窑汗是一种玻璃态物质,多呈蓝绿色、玻璃绿、乳白色、墨绿及黄白色等。窑汗只能“天赐”,不能人为。那么有窑汗一定是真柴烧吗?可以这么说,但不一定就是好的柴烧作品。
柴烧窑汗怎么形成的?
所用木柴材质不同:所用的燃料木柴中所含的助熔物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附着在窑壁上,形成玻璃态物质。
柴窑炉内建筑本身所用材质:在高温下发生变化,形成玻璃态窑汗,比如传统龙窑,窑体用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地陶土而制的砖泥,在高温作用下,窑里建筑矿物质与木灰相互熔融形成窑汗。
烧制陶土的泥料配方:不同的陶土原料配方所含矿物质不同,也会影响形成程度不同的窑汗,因载体颜色不同所以窑汗所表现的颜色也有所不同。
窑汗落在陶器上,与陶土相互熔融,自然形成独特的色彩和画面,其中最为惊艳的为孔雀绿,如孔雀开屏,亦如凤凰涅槃。。窑汗难得,偶尔滴落,但不是有窑汗就是好的,有的器型本身就是要清新素雅,结果一滴窑汗可能会毁了整体感觉。
在烧窑过程中,窑汗不是掉在陶器上就结束了,它还有一段高温和熔解的时间,才能完全与陶器结合。窑汗何时掉下来,掉下来的形状及颜色,掉下来后能否有足够的高温和熔解的时间?这些都是无法预期的。
窑汗滴落的面积大、数量多,反而会让陶坯与硅板粘接在一起,取下来时需要切割,品相几乎不会完整。再者,如果窑汗滴在棚板上,就会凸起,如清理不掉,下一窑再摆放陶坯时就会歪,当烧窑时在高温下陶器很容易变形。
窑汗只有滴落的恰到好处,才能形成特别有意思的艺术感官。